阅读历史 |

第413章 从西城到东城(2 / 3)

加入书签

,不要多生枝节!”

主要是申首辅也心累了,他只想轻轻松松过个年,不想大过年的还要不停的为林泰来善后。

林泰来装着受教的时候,申用懋申大爷也从外面回来了。

“懋大爷不在家侍奉父亲,去了哪里游玩?”林泰来赶紧招呼说。

申用懋没搭理林泰来,直接对父亲禀报说:“方才去拜访了闵龄,招揽失败,他不想来申府当门客!”

最近几十年的宰相有个习惯,都喜好招揽一个山人名士为门客。

例如袁炜招揽了王稚登,徐玠招揽了沈明臣,李春芳招揽徐文长闹掰了后,又招揽了王叔承。

大概这也是王稚登、沈明臣、王叔承号称当今天下三大布衣诗人的由来。

受这种风气影响,申首辅也想招揽一个名士装点门面,最近听说名士闵龄正在京师,就让好大儿去试探下对方的口风。

申用懋抱怨说:“那闵龄听说是申府招揽他为门客,毫不犹豫的拒绝了,而且非常坚决。”

申首辅愕然道:“何至于此?”

他这个首辅虽然作为不大,但名声没有这么差吧?

申用懋解释说:“他说申府已经有林泰来这样打遍南北无敌手的门客了,他没有这个本事与林泰来并称。”

申首辅神情复杂,看了眼经常打着申府旗号行事的林泰来,也许申府的名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?

“啊哈哈哈”林大官人打个哈哈说:“家里还有人在等,晚生先告辞了。”

如果按照游戏任务的模式列个清单,与郑家结仇这项任务,林泰来算是完成了。

那么在目前还需要做的主线任务就是两条,一条是宴请各省士子,大范围的混个好口碑。

第二条就是参加顾宪成讲学,当众展示自己在经学方面的才华。

当然这两条任务都是一个目的,那就是尽可能减少中进士后的非议,算是提前进行舆情准备。

这天晚上在教坊司胡同,林大官人与十几位浙江考生实现了吴越和解,总耗资高达一百多两,相当于十个普通人的年收入。

次日周应秋到林府,与林泰来总结经验。

“胡同里的酒水饮食太昂贵了,如果连请十几次客,就很不划算。

不如租一个固定场合,让附近酒楼提供酒水饮食,然后请美人到场就行了。”

林泰来问道:“你有合适地方么?”

周应秋便答道:“在东城看准了一处宅院,主堂足足有五间宽,非常适合宴饮,另有二十余间房作为他用。租金每月二两,三个月也不过六两。”

京城这地方,房屋年租金基本上相当于房屋价格的十分之一。房价二百多的宅院,年租金就是二十多两,月租金二两。

“还是有个固定场所好,你看准了就行。”林大官人同意了。

就在这时,忽然门子跑了过来,禀报说:“巡捕营官军在东城灯市胡同附近发现了顾宪成的踪迹,疑似安排讲学之事!”

听到这个线索,林大官人立刻跳了起来,二话不说就往外冲。

难怪这几日在西城不见踪迹,没想到顾宪成跑到了东城!

左右护法张文张武以及周应秋等人,纷纷跟上。

时值隆冬,天气严寒,彤云密布。

一行人从西城杀向东城,才走到棋盘街,忽然雪花在朔风中大片大片的撒了下来。

在风雪中感到跋涉艰难,右护法张武忍不住说:“天寒地冻,尚不用兵,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?不如打道回府,以避风雪。”

林大官人冷哼道:“吾正欲使他人知我经学才华,如尔等怕冷,可先回去。”

张武不服气的答道:“死且不怕,岂怕冷乎?但恐坐馆空劳神思。”

林大官人叱道:“别废话,只管随我同去!”

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,一行人好不容易来到东城。

林泰来想起了上次扑空的遭遇,这次就多长了个心眼,并没有直接前往线索地点。

而是在附近找了个茶铺歇脚,然后他环视了一圈手下们,只见个个彪悍凶恶,十分不堪使用。

于是林泰来只能对周应秋说:“劳烦你独自去打探情况,不要惊动了他们。”

周应秋是读书人模样,前去冒充听讲的人,应该不至于打草惊蛇。

而且周应秋老家金坛县,与无锡县同属常州府,假冒顾宪成崇拜者也说得过去。

周应秋领命前去侦察,不到半个时辰就回来了,对林泰来说:“那顾宪成已经走了。”

林大官人顿时大失所望,难道第二次也扑空了?一路顶风冒雪都白吃苦了?

顾宪成今年只差最后一次讲学了,如果今天赶不上,年前就没希望参加了。

而后周应秋又说:“我与留在那里的士子攀谈了几句,其实顾宪成今日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