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0章 九卿又如何,给本皇砍了!(1 / 2)

加入书签

br />

看了一眼赵瑾身边的宦官,楚逸点头:“这就是你选出,替代高利仕的人?”

赵瑾连忙介绍:“此人叫王振,於先帝二十二年入宫,至今已整整三十载,办事兢兢业业,底子非常干净。”

又看了一眼王振,楚逸转身,直奔凉宫正殿走去:“走吧,回去再说!”

正殿。

楚逸端坐在主位的鎏金蟒纹椅上,看着下方的赵瑾、王振二人。

“头抬起来!”

听到楚逸的话,王振连忙抬头,目光却仅放在楚逸的黑靴上。

显是非常清楚宫中规矩,不敢逾越。

“说说吧!本皇爲何要用你?”

平淡的口吻,却让王振周身一颤,紧张回道。

“老奴入宫三十载无依无凭,若得太上皇信重,必以死相报,绝不敢有半点二心!”

楚逸不言不语,只是直勾勾的盯着王振。

直至,对方周身不断颤抖,躲闪的眼神中,那股慾望的火焰却迟迟未曾消散,这纔开口:“说不如做,今后做给本皇看!”

王振大喜,忙以掌心紧贴地面,重重一叩:“老奴愿爲太上皇效死!”

点了点头,楚逸看向赵瑾:“选的人不错。”

赵瑾大喜,媚笑:“王振爲人最懂规矩,只因之前得罪过高利仕,所以一直被弹压,在符璽殿內做些没人爱去的脏活累活。”

“太上皇您既给他机会,他必会爲您肝脑涂地。”

又深深的看了下首二人一眼,楚逸摆手:“將奏摺都拿上来,本皇要一一过目!”

五年前虽登基三月,但因匈奴犯境,楚逸原身根本就没看过哪怕一卷奏摺。

这还是他第一次,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直观、全面的来了解大夏帝国运营情况。

整整一大口箱子,垒满了来自大夏三十六郡的千卷奏摺。

虽是內容不一,但大多都是婀娜奉承、歌功颂德之言。

余下少部分,则爲边关各地,发现小股入境作乱的敌军战报。

这些情况,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,但今年的奏报数量,显是比以往要密集了许多。

除此以外,均是一些陈述国內各地灾情,请求朝廷賑灾,乃至大拍吕儒晦马匹的奏摺。

可见,大夏看似强盛的外表下,早已腐朽不堪。

直接將那些没营养的奏摺丟到一旁。

楚逸着重挑出了汇报灾情与有关於边防的奏报。

所有的奏摺上,都有丞相府的璽印批註。

“按照惯例,符璽殿会將丞相府批註的內容上呈陛下审阅,后盖璽印章,以批註意见发还地方。”

似乎是担心楚逸不懂其中流程,王振小心翼翼的解释。

点头不语,楚逸手中拿着一本由江南九江郡郡守,彭拓上呈的奏摺。

“九江郡郡守彭拓奏报,江南遭百年一遇的洪灾,长江沿岸堤坝多出决口,更有数出溃坝,灾情绵延千里,覆盖江南全境。”

“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,急需朝廷拨款賑灾,爲何已过了整整一月,丞相府却只是批条,让江南各郡自行筹集粮款賑灾?”

王振躬身:“国库均由治粟內史府统一调配,那边给出的说法是国库空虚,无粮可调配,只能让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。”

楚逸面色一沉。

“將治粟內史安泰给我叫来!”

整整一个时辰,治粟內史安泰这才姍姍来迟。

步入凉宫大殿,安泰漫不经心的拱了一下手说道:“臣,治粟內史安泰,参见太上皇。”

楚逸面无表情的看向安泰,沉声呵斥:“你爲臣,本皇爲君,臣见君爲何不拜?”

安泰冷笑,傲然回覆:“臣自是臣,但若按我大夏律法,臣乃当朝九卿,爲总管钱粮国库调配的治粟內史,非重大场合,见君可不拜。”

说道这裏,更是一脸戏謔:“何况……君者,陛下也,太上皇你……”

摇了摇头,讥讽意味十足。

啪!

楚逸手中奏摺,直接甩到了安泰那张满是肥肉的大脸上:“本皇爲大夏监国,见本皇既如陛下亲临。”

“今,本皇所代表的,正是我大夏国威!”

“你小小治粟內史,竟罔顾国威,无视君臣之礼,是何居心?”

突然袭来的奏摺,打了安泰一个踉蹌。

不待嚎叫,楚逸的怒斥就將他彻底震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都市言情相关阅读: